159-6021-6983

0592-5393829

吴国阜律师讲述陈夏影案件背后的故事

来源:网络  作者:吴国阜  时间:2016-04-12

陈夏影冤案;北青报未发表的章节

吴国阜律师2015-06-29 11:10

陈夏影冤案;北青报未发表的章节标题:音乐与“现实”
    音乐能把陈夏影带回过去。电脑里播放平安的《独唱》时,陈夏影搭在座椅扶手上的手指,跟着旋律抬起落下。
    他在监狱里最喜欢听这首歌。晚上仅能收看中央台的4套电视节目。听到这首《独唱》时,陈夏影觉得自己一下子被击中,唱出了我当时的心境。“我想要去飞翔,身旁全都是围墙。传说勇敢的翅膀,就算受再重的伤,也能够穿越那绝望……”晚上躺在监狱木板床上,这些歌词会在脑子循环里播放。
    很长时间内,绝望无法穿越。自1996年卷入绑架杀人案,10年间,福州中院三次判决:陈夏影经历无期——无期——无期;黄兴、林立峰则是死缓——死刑——死缓。期间,福建高院两次因“事实不清、证据不足”发回重审。历任律师均做无罪辩护。
    至2006年,福建高院终审裁定,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。三人被认定为勒索钱财,绑架并杀死了11周岁的男孩唐明。
    该案的蹊跷之处在于,三名被告人供述的作案工具均未找到,勒索字条又与三人笔迹不符,最为关键的是,有人作证案发时与陈夏影、黄兴同住在深圳,该证言却未被法庭采信。包括陈夏影母亲在内的多名证人曾被关进“法制学习班”……2006年终审判决后,陈夏影被绝望攫住。他说,从法院被押送回看守所的路上,突然有种念头,很想死掉。“死亡,在那时候是种诱惑。”讲述者淡定描述。这种念头没持续多久。因为冷静下来他会想,我死了,爸妈怎么办?“我们会一直申诉,你也不要放弃。”每次探视,陈焕辉都用这句话鼓励儿子。 
    陈夏影从父母送来的《圣经》中寻求安慰,此外还有阅读。在监狱图书室,不少犯人喜欢读不费脑力的玄幻小说,陈夏影却喜欢读散文。一部非静心不能读进去的《瓦尔登湖》,陈夏影读了一遍半。阅读者称,自己向往梭罗笔下自由的精神世界,他有大量时间可以反思人生,为被关押之前做过的荒唐事感到惭愧。
    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,陈夏影还曾拒绝减刑,视其等同于认罪。狱管为此多次找他谈话,解释减刑只是证明他服刑表现好,不会影响申诉。同在龙岩监狱服刑的黄兴,做出“现实”的选择。对申诉失望后,他积极争取减刑。“这个社会是很现实的。”同记者交谈时,他把这句话挂在嘴边,作为对过往行为的注解。
    看守所羁押10年,监狱服刑9年,见识过怎样的“现实”?黄兴隐晦带过,每举一个例子,他会先强调,这个你可不能写,“我不想给自己找麻烦”,然后又补充,“当然,现在应该好多了,司法进步了嘛。”
    1999年,在看守所,黄兴发现一份报纸以《案犯不认账 ,照样要定罪》的标题,刊登了绑架案的办案经过。文里提到,“市中院刑一庭以证据不足认定三名被告人不构成绑架罪”,随后,福州市检察院林贻华副检察长受陈聪代检察长委托,应邀列席法院的审判委员会,阐明有罪指控的观点,最终得到法院认同。
    他把这则报道剪了下来,对现实有点绝望。还有一次谈话。某次二审开庭期间,他记得一位女性公职人员私下问他,黄兴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站在这吗?因为你是穷人,没钱,没权。细想,这个结论其实立不住脚。比如拥有同样遭遇的林立峰、陈夏影两人,当时家境都还不错,但这话确实刺激到了黄兴。
    黄兴15岁时,父亲早逝。三兄弟同寡母相依为命,作为大哥,他早早承担起养家重任。小弟黄庆总会提起,大哥特别有生意头脑,15岁就知道骑车到离家几十里的海边,收购渔民的鳗鱼骨头,运回来倒卖给渔溪镇上的加工厂。弟弟来监狱探视时提到,为翻案他们无心打理生意,四处找人“活动”。被“办事的人”骗去不少钱财后,黄兴劝家人放弃申诉,为此甚至以死相逼。小弟黄庆至今确信,没办成事的人当中,有些是北京的“高官子弟”,他们非为“骗财”,而是翻案难度大,连对方的资源也撼动不了。“不想拖累家里人”,黄兴有点自暴自弃,不再健身,只想减刑。“过一天算一天,今天过得好,就满足了”。 在看守所,为不被欺负,他曾坚持每天做俯卧撑, 二十个一组,一个多小时能做上千个。这样练出一身肌肉块。即使2014年下半年,无偿代理申诉的律师过来,说可能很快会再审时,黄兴依旧没有多兴奋。吴国阜与刘志强两名律师发现,黄兴神情木木的,状态不好。
    2014年11月,黄兴又争取到一次减刑机会。此时距福建高院对外宣布该案再审就差三个月。“这么多年了,不敢想还能翻案。”


添加微信×

扫描添加微信